首页 爱乐新闻 90岁吕其明再推新作 :“为党和人民创作是我终身使命!”

90岁吕其明再推新作 :“为党和人民创作是我终身使命!”

发布时间:2020-12-01

本文转载自“解放日报”、“文汇报”、“新民晚报”

撰稿 / 诸葛漪 (解放日报)  王彦  姜方 (文汇报)  朱渊  朱光  (新民晚报)

摄影 / 祖忠人

( *以上排名不分先后 )

35岁写《红旗颂》,90岁写《白求恩在晋察冀》,虽然两部作品相隔时间跨度近一甲子,但于作曲家吕其明而言,“《白求恩》《红旗颂》在我心目中是同样的分量,这是一个姊妹艺术。如果说《红旗颂》是宏观的大方面,那么白求恩就是写一个人,是微观的。但是两部作品的目的是共同的,就是歌颂祖国、歌颂人民、歌颂伟大的党。”

解放.jpg.jpg文汇.jpg.jpg新民.jpg.jpg

多家媒体报道

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艺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高质量推进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舞台艺术创作,“2020年上海重点舞台艺术创作剧本研讨会”于11月26日起在上海举办。研讨会上,上海爱乐乐团提交的选题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引起特别关注,该作品由曾创作了《红旗颂》的著名作曲家吕其明创作。

微信图片_20201130114012.jpg.jpg

吕其明介绍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总谱

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研讨会从27日晚6点半一直举行至9点,90岁的作曲家吕其明坚持出席听取各方面专家对作品的建议,更是提早半小时便来到上海爱乐乐团三楼会场。他拎着一只红色化纤布袋,里面装着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总谱——11月19日新打印版本,又密密麻麻写满修改记号,“我希望专家们对《白求恩在晋察冀》品头论足,让我可以改得更好。”

有感于抗疫医护  写下“白求恩”的随想曲

研讨会上,吕其明回想起创作冲动,自当年看到毛主席的《白求恩》一文就有了。“当时,我心中就立起一块丰碑,白求恩是我崇拜的偶像,绝对的偶像。”1963年,上海电影制片厂和八一电影厂拍摄电影《白求恩大夫》,邀请吕其明作曲,“我从深入生活到写完音乐,用了七八个月。但是这个作品几十年来一直在我心头,没有放下。白求恩大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救死扶伤精神,是永恒的题材。”

2020年是个特殊的年份,全国数百万名医务人员奋战在抗疫一线,再次让人们看到白衣战士的伟大。他们不顾自己的安危,冲上前线,奋力拼搏,无私奉献,这种精神深深感动着吕其明,多年珍藏于心的题材又跃动起来。于是自今年3月起,他以电影《白求恩大夫》原创音乐为素材,创作了单乐章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以此表达对诺尔曼·白求恩的崇敬和缅怀之情,歌颂伟大的白衣天使救死扶伤无私奉献的精神。”

微信图片_20201130114100.jpg.jpg

90岁的吕其明出席研讨会

会上,吕其明向专家们阐释作品构想,“白求恩故事有两个主角,一个是白求恩大夫,一个是根据地军民,相互依存。所以,我的音乐整个框架是以白求恩为主线,但是又有一定的篇幅来表现根据地的军民和白求恩的关系。因此我想到用随想曲的形式,这种形式比较自由。”

现场播放了由上海爱乐乐团录制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试奏版本,乐曲激荡人心,让不少听者忍不住湿润了眼眶。

微信图片_20201130114036.jpg.jpg

吕其明向专家们阐释作品构想

吕其明拿着总谱坐到专家中间,开始一一讲解:“他永远与中国军民的精神融合在一起。临终遗言和葬礼,我也写得比较充分,表现军民对白求恩的深情。引子和尾声用圆号,回忆我在白求恩纪念馆参观的心情,站在他的塑像前肃然起敬,很多往事涌上我的心头。尾声音乐高潮出现国际歌。”讲解中吕其明不时哼起旋律,“主题复调处理,出来一连串和弦……”

没想当千万富翁 作品有人喜欢就满足

创作于1965年的《红旗颂》几代人的记忆,其旋律波澜壮阔极具画面感,往往能让人们心潮澎湃,勾起心中对祖国的无限热爱。在中国音乐界,90岁的吕其明德高望重,然而,他对自己的定位却仅仅是一名电影作曲家。研讨会上,他表示:“我是搞电影音乐的,1951年开始电影作曲工作,到现在整整70年。我在电影战线上写过很多的作品,因此我是一个老电影人,或者称为我是一个电影作曲家。仅此而已,其他的帽子我戴着都不合适。”

微信图片_20201130114104.jpg.jpg

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总谱

他认为自己一生最重要的时刻是1945年9月1日——在老乡的家里,油灯照耀着一个15岁的年轻共产党员。他向党宣誓,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把一切献给党,无私奉献。

当日之誓言,如今依然镌刻在心底,回顾这一生,吕其明说自己就做了一件事,就是:“实践入党誓言,用我的音乐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创作。”

吕其明的作品95%都是主旋律。为祖国,他总是谨慎取材,以尽其责。其实,他也有很多机会为自己创造财富,但是他没有。《红旗颂》如今作为成为“公共财产”,任何单位出演都不收费。有人善意提醒他——按说这都是乐队该出钱买的。可是吕其明把总谱、分谱都出版了。

微信图片_20201130114041.jpg.jpg

有人跟吕其明开玩笑说,如果谱子都收费,他早就是千万富翁了。吕其明不以为然。“我的理念就是,我的作品有人喜欢指挥,有人喜欢听我就满足了。”吕其明生活简朴,一辈子就钟情于作曲,“我现在生活的非常开心,国家给我退休工资,我不买房子、不买地,也没有高消费,我要那么多钱干什么,所以我现在很快乐,很轻松,生活的很自在。享受人民对我作品的爱,大家喜欢我多么开心!”  写《白求恩在晋察冀》这部随想曲,吕其明甚至都没有问过自己的稿费是多少。

“我就觉得我是在尽职责,为祖国、为人民、为党写好作品,就是我的职责。”吕其明的一番话,掷地有声,感人肺腑。

微信图片_20201130114051.jpg.jpg

吕其明同与会专家合影

上海爱乐乐团团长 孙红

“试录音阶段,吕老还一直在修改。我们计划明年1月20日在北京演出,觉得这版已经不错,他不肯,‘我有很多思路,还要修改’。”

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研究员 居其宏

“这是一部雅俗共赏、老少咸宜的单乐章随想曲,不但优美悦耳,而且技巧高超,画面感很强具有叙事性,拥有交响叙事诗的意味。”

原前线歌舞团团长 王勇

“《白求恩在晋察冀》短短17分钟,听了以后最大的感觉,第一是真诚,第二是崇高。这是骨子里流淌出来的,听了吕老师前面的话加深了我对《红旗颂》和这部作品的理解,非常的感动。他的作品为什么总是能打动人,旋律出来一下子直击人心灵的东西,他真的是去用心、用全部的情感写这个东西,而不是只用一个技法、技巧完成的作品。吕老在这个年龄,崇高的东西在心里都没有磨灭,这都是这些作品的魂。白求恩不远万里来到中国,为了中国的抗争事业,他是国际主义战士,同时也是救死扶伤、人道主义精神的杰出代表,把人物的这段经历通过16分钟的作品描绘得栩栩如生,而作品的结构、节奏的处理以及对陕北那种感觉特别动人。现在抓主旋律的作品,怎么做、怎么抓,吕老师这部作品本身就是一部活教材。”

上海大歌剧院运营筹备组组长 林宏鸣

“吕老对待艺术极其认真,用一丝不苟的态度写了这部作品,这其实是所有艺术工作者都应该学习的,要在创作上精益求精。”

 东方歌舞团编导、《永不消逝的电波》导演 韩真

“这次从北京来上海特别值,文艺创作者面临很多诱惑,需要坚守。向吕老师学习,向老一辈艺术家学习。”







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
上海爱乐乐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