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报道
三部新作的世界首演
音乐会在深入人心的管弦乐序曲《红旗颂》中拉开序幕。这是近几年重新修改的版本首次在北京演出,新版本中吕其明在细微处对原作进行了精益求精的提升,“作为上海电影乐团(上海爱乐乐团前身之一)的老团长,吕老很信任地把新版本交给上海爱乐乐团来演绎。”张艺总监表示。
从吕其明的经典《红旗颂》到新作《白求恩在晋察冀》,从作曲家赵光融入红色文化、海派文化、江南文化的《石库门随想曲》,到作曲家刘隽皓抒发青年一代对党热爱的交响曲《红色情怀》,真挚旋律共同交织中国共产党百年来栉风沐雨的红色记忆。作为返场曲目,吕其明、陈新光的《手拉手——中华手足情》以西南少数民族的音乐呈现,在丰富多彩的音乐表现中阐述祖国的繁荣富强要靠各族人民团结起来。
其中,《白求恩在晋察冀》《石库门随想曲》《红色情怀》三部作品均为世界首演,吕其明、赵光、刘隽皓老中青三代作曲家的思想碰撞焕发出了勃勃生机。乐团团长孙红表示,尽管这些新作形式和体裁不同,视角和技法各异,“但呈现的红色记忆却是一样的清晰生动,对党和祖国的情怀是一样的真挚炽热”。而在张艺总监看来,“他们都为人民而创作,写下了具有艺术性的主旋律作品”。
几代音乐人的红色情怀
从30后到90后,成长于不同年代的音乐家们在这一场音乐会中聚首,虽然年龄、阅历各不相同,却都满怀一腔赤诚热血。
60后作曲家赵光的《石库门随想曲》是一部为小提琴、大提琴与交响乐队而作的双重协奏曲,由90后乐队客席首席张润崯与大提琴首席张靖茁担纲独奏。“作为一名后辈作曲家,我把满腔深情和属于我这个时代创作者的技术语言,都融入了《石库门随想曲》的创作中。”
作品以党的一大会址为切入点,歌颂中国共产党从石库门到天安门的伟大历程。乐曲中选用象征上海工人阶级坚忍不拔精神的《大路歌》、讴歌中国革命取得伟大胜利的《北京颂歌》、充满江南韵味的民歌《拔根芦柴花》作为音乐素材,铿锵誓言与吴侬软语的碰撞,洋溢着浓浓的上海文化气息。
80后作曲家刘隽皓的交响曲《红色情怀》旋律背后则是青年一代从小戴着红领巾、仰望国旗升起、在党旗下宣誓的共同记忆。刘隽皓介绍说:“我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相比前辈有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在那时候每天陪伴我的就是象征着荣誉、信仰的红领巾,希望我音乐中对红领巾这件实物的抽象描述,能展现我们和党之间的情感联结。”
作品以少先队队歌《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的旋律作为音乐动机,当熟悉的旋律响起,观众都忍不住轻轻哼唱起来。而这首歌曲的作曲者寄明是上海爱乐乐团的老团员,“正是每一代爱乐人的不忘初心,才让我们拥有了难以忘怀的红色记忆,让后辈有力量不断奏响奋进的强音”。
压轴登场的随想曲《白求恩在晋察冀》是30后作曲家吕其明在去年疫情期间完成的新作。目睹万千白衣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奋战一线的事迹,吕其明深受触动,于是以此前写过的电影音乐《白求恩大夫》为素材,创作了一部时长17分钟的单乐章随想曲。
孙红团长表示,吕其明在创作《白求恩在晋察冀》时曾对他说,自己睡不着,好像在跟父亲对话,而吕老的父亲吕惠生是一位革命烈士,在抗日战争的烽火中为国捐躯。“吕老曾说自己所有的创作,都是在兑现入党那天立下的誓言。他始终坚持为人民创作,这样的精神值得后辈们学习。”
“我本人是70后,当下是我觉得人们最有民族自豪感的时候。”张艺总监表示,这是一次很有代表性的演出,党的百年征程与中国交响乐的传承发展在这里凝成了一道缩影。
“过去几年,上海爱乐乐团经典和原创两条腿走路。能在短时间啃下这些优秀的原创作品,我们充满自豪感。年轻的一代中国艺术家,看到了祖国的飞速发展,会有一种由衷的自豪感和自信心,相信未来会涌现更多更好的中国原创作品。”
接下来,“红色情怀”系列演出的其余四场音乐会将回到上海,并于6月30日在上海东方艺术中心收官,徐景新《永恒的丰碑》、龚天鹏《百年颂》、吕其明《祭》三部新作也将陆续与大家见面。观众不仅能在熟悉的旋律中感悟红色记忆,还能在现场见证一批委约作品的世界首演。